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卷(北京专用)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1.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其下的方格中。(2分)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家庭教育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为了做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普及工作,学校将开展相关活动,诚邀你参与。
2.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自此以后,“依法带娃”有了遵循的法律。
《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下列内容为指引,开展家庭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
3.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其中有家长对学生关注情况统计数据。请仔细阅读图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信息。(2分)
4.为了做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工作,学校决定于后天下午两点半在阶梯教室召开“家校共育 呵护成长”主题家长会,要求同学们今天下午放学回家后通知家长按时参会,并提醒家长参会时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请你把转述给家长的话写下来。(3分)
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一样的影响。请结合以下两部名著的选段内容,完成下面小题。(3分)
A.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B.经历一次磨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这样才不冤枉。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你多看看文艺创作上所描写的一些优秀党员,就有那种了不起的耐性,肯一再地细致地说服人,从不动火,从不强迫命令。这是真正的好榜样。而且存了这种心思,你也不会再烦恼;而会把斗争当作日常工作一样了。要坚持,要贯彻,但是也要忍耐!(有校改)
(1)A段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
(2)A段中“我”因什么事情“急急诵读”?并结合原文内容,简要说说故事的结局。
(3)B段选自《傅雷家书》,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一谈傅雷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4分)
6.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1分)
7.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分)
8.《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古诗,完成9-10题。(共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9.这首散曲前三句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用生动的文字把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
10.这首散曲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共8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8分)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
[乙]
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③时年七八岁著④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⑤曰:“阿奴⑥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 》
[注]①令:指县令。②醇酒:酒精度高的酒。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谢奕的弟弟。④著:穿。⑤容:面容,脸上的神色。⑥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丙]
张季鹰辟①齐王东曹掾②,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③,曰:“人生贵得适意尔④,何能羁宦⑤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世说新语· 》
[注]①辟:征召。②东曹掾:东曹的属官。③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④尔:同“耳”,罢了。⑤宦:做官。
11.释义有法,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2.根据文意,用“/”给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2分)
太 傅 时 年 七 八 岁 著 青 布 裤 在 兄 膝 边 坐 谏 曰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提示:关注特殊句式和重要文言字词的释义)(4分)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三、名著阅读(5分)
14.某读书小组围绕“《朝花夕拾》中的双重视角(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叙事方法”开展专题探究读书分享活动,请你结合相关篇目,列举某篇文章中体现两种不同视角的内容,分析其背后的情感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共7分)
(一)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选自《春》朱自清)
(二)
①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①。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②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③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啦呼啦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选自《北国的春风》林斤澜)
(三)
①来呀,亲爱的!让我们到荒野去!冰雪已经消融,生命从梦乡苏醒,春在河谷、山坡蹒跚,摇曳。走呀!让我们去追寻春天在辽阔的田野上留下的踪迹:上呀!让我们登上高山,放眼眺望四周那如海似涛的翠微。
②啊!冬之夜叠好、收起的衣裳,如今春之晨又将它铺展开来。于是桃树、苹果树打扮得如同“盖得尔夜”的新娘;葡萄树醒来了,枝藤扭结好似情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溪流在岩石间边跳着舞,边哼着欢乐的歌,潺潺流去;百花从大自然的心中绽开,如同从大海中涌出浪花朵朵。
③来!让我们从水仙花的酒杯中喝干残存的雨的泪水;让我们倾听小鸟的欢歌,心旷神怡;让我们呼吸那春风的芳菲,如醉如痴。
(选自《春》纪伯伦)
注:①春脖子:意思是春天的短暂和冬夏交替的迅速。
15.下面对三个文段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一)第①段描绘了春花竞放,色彩缤纷,花多热闹的情景。
B.文段(二)第②段写了北国的春风使河冰开裂,冬眠惊醒的情景。
C.文段(三)第②段描绘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情景。
D.三个文段都选取了最有春天特色的春花和春风这两种景物来描绘。
16.对三个文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一)第②段从触觉、味觉、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春风,把无形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B.文段(二)第②段中妙用拟声词“轰”“嘎”“格拉拉格拉拉”,使北国春风显得更有气势。
C.文段(三)第①段用“来呀”、“走呀”、“上呀”三个呼唤,亲切地召唤人们到田野去、到山坡去,感受春天的脚步,欣赏春天的美丽。
D.这三个文段都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段(一)中的句子。(3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共12分)
草木深
晓寒
①在我的认知里,村庄的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村庄里的草木,沿着时间之足穿过风,穿过雨水,穿过很多东西,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通向一条春荣秋谢的路。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把村庄覆盖。
②进入城市以后,我发觉我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几种平常的草木,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那一段记忆?
③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那时的我厌倦它们,拿着刀去砍它们,背着锄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留下纯粹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略大把的汗水。
④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痛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祖父见了,从山上挖来一种树根熬成水端到我而前,笑着说赶紧喝了吧,喝了就好了。当时我并不相信这种土办法能瓦解我的疼痛,我切一段稻草当吸管,一点点吸进去,苦,涩,酸,好像所有人类难以接受的味道都集中在这水里,弄得我头晕目眩。只是没想到几天后,竟奇迹般地好了。
⑤从那时起,我感到了草木的神秘,我觉得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我开始审视周围的草木,村庄里到底有多少草木呢?到处都是,从一座山头扑向另一座山头。我想它们大约是被风吹来的。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它们带着露水,披着烟霭,把村庄搅在怀里。村庄累了,困了,就躺在它们的怀抱之中,草木歌唱,歌声把村庄带进沉沉的梦乡。
⑥祖父有一双巧手,他会用稻草和梧桐树皮打草鞋,还会用山棕织蓑衣,用箬叶织斗笠。我看过他织蓑衣,用一个五齿耙把棕片撕扯成丝,弄一点水把手掌打湿,将丝搓成一根根细细的绳子,然后在屋坪里打开一床晒垫,把棕片铺好,操起钢针飞针走线。他半蹲着,身子往一侧倾,右手不停地来回,钢针和绳子随着他的手穿过来绕过去,像一个老渔夫在织网一样。偶尔他也会站起来打量自己的作品,似乎在想哪里要挡风,哪里要遮雨。阳光把祖父的影子压弯,他再一次穿针引线,好像要把阳光也一起织进去,用储存的阳光来驱赶风雨。外出干农活,穿戴祖父织的蓑衣斗笠,我成了江南的“蓑笠翁”,风雨不止一次拖拽着寒冷,疲惫,在天空之下汹涌而来,试图淹没一切。而每一次,我都凭着草木构筑的温暖,从容地穿过了层层叠叠的纠缠。
⑦母亲会在一家人闲着的时候,突然从屋角搬出一坛浸熟的野柿子,或者一大把板栗,煮熟的苦珠,一袋子酸枣糕。餐桌上也经常变换花样,一碗香喷喷的蘑菇、橡子豆腐,一盆子艾叶粑粑。日子困顿,母亲以一个母亲的力量为一家人驱逐着贫穷的阴影。霜降时节,父亲照旧从对面的山上挑回来一筐筐木炭,木炭乌黑,每一根都闪着光泽,还保留着树干的雏形,一根根木炭在寒冬里复活,变成亮堂堂的炉火,变成腊肉的香,最终以一种笑容的形式停留在我们的脸上。
⑧草木赐予了我们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离开了草木,我们只能接受生活的种种非难,即使愿意倾我所有,也难以抵御接踵而来的黯淡和荒芜。
⑨时间固执地改变着一切,草木长高,村庄变矮,我在草木之下劳作,歇息,枕着泥土仰望草木,我看到阳光从它们身上流过,镶上一层绿油油的底色,我看到雨在上面冒出白烟,我看到不断改变的色彩,如同一万只蝴蝶的跌落,那是大地之上的一场蝴蝶雨。村庄属于草木,草木也属于村庄,我们把自己交给草木,在草木的深处皈依。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照文章顺序概括“草木”对我的生活的影响。(2分)
①草木繁茂生长,把村庄带入梦乡。
②
③母亲将草木做成美食,丰富我们的餐桌。
④
19.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4分)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
日子困顿,母亲以一个母亲的力量为一家人驱逐着贫穷的阴影。
20.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阳光把祖父的影子压弯,他再一次穿针引线,好像要把阳光也一起织进去,用储存的阳光来驱赶风雨”的理解。(3分)
21.结合全文,说说我对草木的情感态度变化,并分析其在文章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2-24题。(共7分)
月 迹
贾平凹
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听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股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奶奶说。
⑥“桂树。”
⑦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乎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⑧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⑨“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⑩“谁?”我们都吃惊了。
⑪“嫦娥。”奶奶说。
⑫“嫦娥是谁?”
⑬“一个女子。”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⑭“有三妹漂亮么?”
⑮“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⑯三妹就乐了。
⑰“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⑱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⑲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⑳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刀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㉑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㉒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㉓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㉔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㉕“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㉖“月亮是个女子。”妹妹说。
㉗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㉘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22.本文名为月迹,记叙了“我”和弟弟妹们在中堂里——___——___寻找月亮的经历(原文填空)。(2分)
23.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月亮为题材的诗文很多,且多为借月思乡感怀之作。本文则独出心裁,用追寻月迹作为行文线索,创造出清新优美、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
B.本文叙写了孩子们“盼月”和“赏月”的情景,既写出了月光的柔美,也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好奇和对月亮的喜爱,为后文“寻月”作铺垫。
C.在一番“寻月”后,孩子们一改最初的“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而变得“都觉得满足了”,只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D.作者通过叙述孩子们追寻月迹的行踪,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中秋夜月的淡雅图画。
24.本文语言富有意趣又饱含哲理。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本文进行赏析。不少于100字。(3分)
写作提示:①用词角度:如叠词、动词、形容词等②句子特点:如长短句结合③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④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
五、作文(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1)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平凡其实不平凡的人,如朝夕相处的亲人、传道授业的老师、情同手足的朋友……甚至清洁工、看门人和小商小贩。他们没有特殊的身份、显赫的地位、伟大的事业,他们平凡普通。看似微不足道,如一粒尘埃,但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世间的真善美,体会到一种不平凡的感情和力量。
请以“______并不平凡”为题,写一篇作文。
(2)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请以“发现身边的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1.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其下的方格中。(2分)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家庭教育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为了做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普及工作,学校将开展相关活动,诚邀你参与。
2.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自此以后,“依法带娃”有了遵循的法律。
《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下列内容为指引,开展家庭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
3.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其中有家长对学生关注情况统计数据。请仔细阅读图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信息。(2分)
4.为了做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工作,学校决定于后天下午两点半在阶梯教室召开“家校共育 呵护成长”主题家长会,要求同学们今天下午放学回家后通知家长按时参会,并提醒家长参会时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请你把转述给家长的话写下来。(3分)
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一样的影响。请结合以下两部名著的选段内容,完成下面小题。(3分)
A.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B.经历一次磨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这样才不冤枉。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你多看看文艺创作上所描写的一些优秀党员,就有那种了不起的耐性,肯一再地细致地说服人,从不动火,从不强迫命令。这是真正的好榜样。而且存了这种心思,你也不会再烦恼;而会把斗争当作日常工作一样了。要坚持,要贯彻,但是也要忍耐!(有校改)
(1)A段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
(2)A段中“我”因什么事情“急急诵读”?并结合原文内容,简要说说故事的结局。
(3)B段选自《傅雷家书》,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一谈傅雷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4分)
6.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1分)
7.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分)
8.《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古诗,完成9-10题。(共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9.这首散曲前三句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用生动的文字把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
10.这首散曲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共8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8分)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
[乙]
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③时年七八岁著④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⑤曰:“阿奴⑥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 》
[注]①令:指县令。②醇酒:酒精度高的酒。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谢奕的弟弟。④著:穿。⑤容:面容,脸上的神色。⑥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丙]
张季鹰辟①齐王东曹掾②,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③,曰:“人生贵得适意尔④,何能羁宦⑤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世说新语· 》
[注]①辟:征召。②东曹掾:东曹的属官。③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④尔:同“耳”,罢了。⑤宦:做官。
11.释义有法,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
(1)阿奴欲放去邪? | 课内迁移法 |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俄而雪骤。(《咏雪》) |
|
(2)俄而齐王败 | |||
(3)而犹未已 | 参照成语法: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
(4)老翁可念 |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
12.根据文意,用“/”给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2分)
太 傅 时 年 七 八 岁 著 青 布 裤 在 兄 膝 边 坐 谏 曰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提示:关注特殊句式和重要文言字词的释义)(4分)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三、名著阅读(5分)
14.某读书小组围绕“《朝花夕拾》中的双重视角(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叙事方法”开展专题探究读书分享活动,请你结合相关篇目,列举某篇文章中体现两种不同视角的内容,分析其背后的情感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共7分)
(一)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选自《春》朱自清)
(二)
①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①。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②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③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啦呼啦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选自《北国的春风》林斤澜)
(三)
①来呀,亲爱的!让我们到荒野去!冰雪已经消融,生命从梦乡苏醒,春在河谷、山坡蹒跚,摇曳。走呀!让我们去追寻春天在辽阔的田野上留下的踪迹:上呀!让我们登上高山,放眼眺望四周那如海似涛的翠微。
②啊!冬之夜叠好、收起的衣裳,如今春之晨又将它铺展开来。于是桃树、苹果树打扮得如同“盖得尔夜”的新娘;葡萄树醒来了,枝藤扭结好似情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溪流在岩石间边跳着舞,边哼着欢乐的歌,潺潺流去;百花从大自然的心中绽开,如同从大海中涌出浪花朵朵。
③来!让我们从水仙花的酒杯中喝干残存的雨的泪水;让我们倾听小鸟的欢歌,心旷神怡;让我们呼吸那春风的芳菲,如醉如痴。
(选自《春》纪伯伦)
注:①春脖子:意思是春天的短暂和冬夏交替的迅速。
15.下面对三个文段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一)第①段描绘了春花竞放,色彩缤纷,花多热闹的情景。
B.文段(二)第②段写了北国的春风使河冰开裂,冬眠惊醒的情景。
C.文段(三)第②段描绘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情景。
D.三个文段都选取了最有春天特色的春花和春风这两种景物来描绘。
16.对三个文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一)第②段从触觉、味觉、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春风,把无形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B.文段(二)第②段中妙用拟声词“轰”“嘎”“格拉拉格拉拉”,使北国春风显得更有气势。
C.文段(三)第①段用“来呀”、“走呀”、“上呀”三个呼唤,亲切地召唤人们到田野去、到山坡去,感受春天的脚步,欣赏春天的美丽。
D.这三个文段都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段(一)中的句子。(3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共12分)
草木深
晓寒
①在我的认知里,村庄的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村庄里的草木,沿着时间之足穿过风,穿过雨水,穿过很多东西,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通向一条春荣秋谢的路。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把村庄覆盖。
②进入城市以后,我发觉我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几种平常的草木,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那一段记忆?
③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那时的我厌倦它们,拿着刀去砍它们,背着锄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留下纯粹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略大把的汗水。
④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痛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祖父见了,从山上挖来一种树根熬成水端到我而前,笑着说赶紧喝了吧,喝了就好了。当时我并不相信这种土办法能瓦解我的疼痛,我切一段稻草当吸管,一点点吸进去,苦,涩,酸,好像所有人类难以接受的味道都集中在这水里,弄得我头晕目眩。只是没想到几天后,竟奇迹般地好了。
⑤从那时起,我感到了草木的神秘,我觉得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我开始审视周围的草木,村庄里到底有多少草木呢?到处都是,从一座山头扑向另一座山头。我想它们大约是被风吹来的。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它们带着露水,披着烟霭,把村庄搅在怀里。村庄累了,困了,就躺在它们的怀抱之中,草木歌唱,歌声把村庄带进沉沉的梦乡。
⑥祖父有一双巧手,他会用稻草和梧桐树皮打草鞋,还会用山棕织蓑衣,用箬叶织斗笠。我看过他织蓑衣,用一个五齿耙把棕片撕扯成丝,弄一点水把手掌打湿,将丝搓成一根根细细的绳子,然后在屋坪里打开一床晒垫,把棕片铺好,操起钢针飞针走线。他半蹲着,身子往一侧倾,右手不停地来回,钢针和绳子随着他的手穿过来绕过去,像一个老渔夫在织网一样。偶尔他也会站起来打量自己的作品,似乎在想哪里要挡风,哪里要遮雨。阳光把祖父的影子压弯,他再一次穿针引线,好像要把阳光也一起织进去,用储存的阳光来驱赶风雨。外出干农活,穿戴祖父织的蓑衣斗笠,我成了江南的“蓑笠翁”,风雨不止一次拖拽着寒冷,疲惫,在天空之下汹涌而来,试图淹没一切。而每一次,我都凭着草木构筑的温暖,从容地穿过了层层叠叠的纠缠。
⑦母亲会在一家人闲着的时候,突然从屋角搬出一坛浸熟的野柿子,或者一大把板栗,煮熟的苦珠,一袋子酸枣糕。餐桌上也经常变换花样,一碗香喷喷的蘑菇、橡子豆腐,一盆子艾叶粑粑。日子困顿,母亲以一个母亲的力量为一家人驱逐着贫穷的阴影。霜降时节,父亲照旧从对面的山上挑回来一筐筐木炭,木炭乌黑,每一根都闪着光泽,还保留着树干的雏形,一根根木炭在寒冬里复活,变成亮堂堂的炉火,变成腊肉的香,最终以一种笑容的形式停留在我们的脸上。
⑧草木赐予了我们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离开了草木,我们只能接受生活的种种非难,即使愿意倾我所有,也难以抵御接踵而来的黯淡和荒芜。
⑨时间固执地改变着一切,草木长高,村庄变矮,我在草木之下劳作,歇息,枕着泥土仰望草木,我看到阳光从它们身上流过,镶上一层绿油油的底色,我看到雨在上面冒出白烟,我看到不断改变的色彩,如同一万只蝴蝶的跌落,那是大地之上的一场蝴蝶雨。村庄属于草木,草木也属于村庄,我们把自己交给草木,在草木的深处皈依。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照文章顺序概括“草木”对我的生活的影响。(2分)
①草木繁茂生长,把村庄带入梦乡。
②
③母亲将草木做成美食,丰富我们的餐桌。
④
19.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4分)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
日子困顿,母亲以一个母亲的力量为一家人驱逐着贫穷的阴影。
20.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阳光把祖父的影子压弯,他再一次穿针引线,好像要把阳光也一起织进去,用储存的阳光来驱赶风雨”的理解。(3分)
21.结合全文,说说我对草木的情感态度变化,并分析其在文章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2-24题。(共7分)
月 迹
贾平凹
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听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股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奶奶说。
⑥“桂树。”
⑦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乎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⑧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⑨“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⑩“谁?”我们都吃惊了。
⑪“嫦娥。”奶奶说。
⑫“嫦娥是谁?”
⑬“一个女子。”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⑭“有三妹漂亮么?”
⑮“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⑯三妹就乐了。
⑰“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⑱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⑲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⑳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刀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㉑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㉒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㉓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㉔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㉕“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㉖“月亮是个女子。”妹妹说。
㉗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㉘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22.本文名为月迹,记叙了“我”和弟弟妹们在中堂里——___——___寻找月亮的经历(原文填空)。(2分)
23.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月亮为题材的诗文很多,且多为借月思乡感怀之作。本文则独出心裁,用追寻月迹作为行文线索,创造出清新优美、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
B.本文叙写了孩子们“盼月”和“赏月”的情景,既写出了月光的柔美,也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好奇和对月亮的喜爱,为后文“寻月”作铺垫。
C.在一番“寻月”后,孩子们一改最初的“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而变得“都觉得满足了”,只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D.作者通过叙述孩子们追寻月迹的行踪,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中秋夜月的淡雅图画。
24.本文语言富有意趣又饱含哲理。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本文进行赏析。不少于100字。(3分)
写作提示:①用词角度:如叠词、动词、形容词等②句子特点:如长短句结合③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④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
五、作文(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1)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平凡其实不平凡的人,如朝夕相处的亲人、传道授业的老师、情同手足的朋友……甚至清洁工、看门人和小商小贩。他们没有特殊的身份、显赫的地位、伟大的事业,他们平凡普通。看似微不足道,如一粒尘埃,但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世间的真善美,体会到一种不平凡的感情和力量。
请以“______并不平凡”为题,写一篇作文。
(2)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请以“发现身边的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搜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用。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卷(北京专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卷(北京专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