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检测必刷卷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感慨(kǎi) 亵渎(xiè) 间不容发(jiàn)
B.劫掠(jié) 琉璃(liú) 汲取(jí) 恪尽职守(kè)
C.旁骛(wù) 强聒(guō) 摇曳(yè) 随声附和(hé)
D.踌躇(chóu) 造诣(zhǐ) 惊骇(hài) 敬业乐群(lè)
2.下列加点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苍芒 嘶哑 装饰 簇新
B.翡翠 眷属 沸腾 慰藉
C.高傲 绯红 荣光 隧洞
D.困乏 熄灭 喷薄 笑涡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淀了数百年历史的甲秀楼,雕梁画栋,古韵长存。
B.这样的事,有如大海捞针,你另请高明好了。
C.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景点剧目。
D.5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终止参与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引起了赫赫扬扬的世界舆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夏天的庐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
B.从2014年9月1日起,我校将基本上完全启动课堂教学改革。
C.班主任老师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五小行动”,畅所欲言,广泛地交流了意见。
D.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首歌谣,不但口头唱,还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指使用纸和笔以前的时代而言)
B.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是佳句。
C.海鸥在暴风雨前头哼着,一哼着,在海面上窜着,愿意把自己对于暴风雨的恐惧藏到海底里去。
D.那意境是什么呢?就是不避“生活的战斗”。
6.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在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
②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
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
④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⑤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④②③①
7.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C.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8.根据《儒林外史》,回答下列问题。
话说他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他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上面语段描写的是著名的吝啬鬼形象_________。《现代汉语词典》对“吝啬”一词是这样解释的:“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或当给的舍不得给。”书中的这个吝啬鬼真的无比吝啬吗?请你结合书中内容为其正名。
(2)这个吝啬鬼的兄长是一个巧取豪夺的奸诈卑鄙小人,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以“学习海燕,勇敢面对暴风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对联赞海燕)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白杨傲然挺立守卫黄土地
下联: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说懦弱者)课文中的海燕矫健、勇敢、无畏、善战,而海鸥、海鸭、企鹅畏惧、胆怯、躲藏、逃窜,假如你是一只海燕,你会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暴风雨)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句默写。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2)______________,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_________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作者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二、古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残霞:快消散的晚霞。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飞鸿:天空中的鸿雁。飞鸿影下:雁影掠过。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黄花:菊花。红叶:枫叶。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B.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喧嚣、辽阔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此曲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C.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D.“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1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袁枚《黄生借书说》)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无从致书以观/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C.足肤皲裂而不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
14.把语段(一)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5.两文都写了“借书”,分析两文在写“借书”时结果、目的有何不同。
16.两文都有劝勉的意味,两文中劝勉他人的方式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诚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17.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8.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9.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20.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答三点即可)
21.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书等身”。
B.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
C.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密码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梁,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⑪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文/蔺丽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2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至④段的内容。(16个字以内)
23.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②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两个加点词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
24.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5.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
26.选文最后一句话“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
四、写作
27.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释义:雕刻一下便放弃,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被折断;雕刻并且持之以恒,就是金石也能被雕刻。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释义: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强,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感慨(kǎi) 亵渎(xiè) 间不容发(jiàn)
B.劫掠(jié) 琉璃(liú) 汲取(jí) 恪尽职守(kè)
C.旁骛(wù) 强聒(guō) 摇曳(yè) 随声附和(hé)
D.踌躇(chóu) 造诣(zhǐ) 惊骇(hài) 敬业乐群(lè)
2.下列加点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苍芒 嘶哑 装饰 簇新
B.翡翠 眷属 沸腾 慰藉
C.高傲 绯红 荣光 隧洞
D.困乏 熄灭 喷薄 笑涡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淀了数百年历史的甲秀楼,雕梁画栋,古韵长存。
B.这样的事,有如大海捞针,你另请高明好了。
C.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景点剧目。
D.5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终止参与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引起了赫赫扬扬的世界舆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夏天的庐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
B.从2014年9月1日起,我校将基本上完全启动课堂教学改革。
C.班主任老师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五小行动”,畅所欲言,广泛地交流了意见。
D.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首歌谣,不但口头唱,还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指使用纸和笔以前的时代而言)
B.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是佳句。
C.海鸥在暴风雨前头哼着,一哼着,在海面上窜着,愿意把自己对于暴风雨的恐惧藏到海底里去。
D.那意境是什么呢?就是不避“生活的战斗”。
6.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在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
②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
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
④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⑤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④②③①
7.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C.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8.根据《儒林外史》,回答下列问题。
话说他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他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上面语段描写的是著名的吝啬鬼形象_________。《现代汉语词典》对“吝啬”一词是这样解释的:“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或当给的舍不得给。”书中的这个吝啬鬼真的无比吝啬吗?请你结合书中内容为其正名。
(2)这个吝啬鬼的兄长是一个巧取豪夺的奸诈卑鄙小人,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以“学习海燕,勇敢面对暴风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对联赞海燕)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白杨傲然挺立守卫黄土地
下联: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说懦弱者)课文中的海燕矫健、勇敢、无畏、善战,而海鸥、海鸭、企鹅畏惧、胆怯、躲藏、逃窜,假如你是一只海燕,你会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暴风雨)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句默写。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2)______________,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_________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作者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二、古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残霞:快消散的晚霞。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飞鸿:天空中的鸿雁。飞鸿影下:雁影掠过。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黄花:菊花。红叶:枫叶。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B.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喧嚣、辽阔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此曲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C.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D.“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1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袁枚《黄生借书说》)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无从致书以观/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C.足肤皲裂而不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
14.把语段(一)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5.两文都写了“借书”,分析两文在写“借书”时结果、目的有何不同。
16.两文都有劝勉的意味,两文中劝勉他人的方式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诚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17.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8.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9.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20.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答三点即可)
21.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书等身”。
B.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
C.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密码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梁,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⑪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文/蔺丽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2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至④段的内容。(16个字以内)
23.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②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两个加点词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
24.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5.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
26.选文最后一句话“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
四、写作
27.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释义:雕刻一下便放弃,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被折断;雕刻并且持之以恒,就是金石也能被雕刻。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释义: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强,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搜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用。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检测必刷卷二
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检测必刷卷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